华为官宣余承东新头衔, 手握战略总开关, 带领华为打赢AI战役?
数码 I 渝码科技
10月26日,华为官网悄然更新管理层信息:常务董事、终端BG董事长余承东,新增“产品投资委员会主任”头衔。
而这一变动,正式将此前华为内部的重要人事调整公之于众,早在9月29日,任正非就已亲自签发文件,任命余承东为公司产品投资评审委员会(IRB)主任。
从“余疯子”到“关键先生”:一位清华硕士的30年华为路
余承东,1969年出生于安徽六安霍邱县,本科毕业于西北工业大学,后考入清华大学攻读硕士学位。
1993年,24岁的他加入当时仅有200多人的华为,自此开启了一段长达30年的传奇征程。
他性格鲜明,敢打敢拼,早年因力排众议主导研发分布式基站,被内部称为“余疯子”;在手机业务陷入绝境时,他大刀阔斧砍掉利润丰厚的贴牌业务,转向自主品牌,导致销量暴跌,引发“倒余运动”。
关键时刻,任正非力排众议:“不支持余承东就是不支持我!”这才保住了他的职位。
此后,他喊出“三年超苹果,五年超三星”的豪言,被戏称为“余大嘴”。
但正是这个“大嘴”,带领华为手机从低谷一路逆袭,2019年登顶全球第二,成功跻身高端市场。
他主导推出的Mate系列、P系列,以及鸿蒙操作系统,成为华为最闪亮的名片。
产品投资委员会:华为战略决策的“中枢神经”
对于华为而言,产品投资委员会绝非普通的“头衔”,而是公司最核心的决策机构。
其职责覆盖“钱”、“方向”、“协调”三大关键领域,具体如下。
管“钱”:控制公司研发预算与重大投资分配,决定“钱往哪花”;
管“方向”:评审重大项目立项,校准战略方向是否贴合公司长期目标;
管“协同”:协调产品线、研发、供应链等跨部门资源,解决此前各业务BG“小IRB”无法统筹的公共能力投资问题。
更关键的是,委员会主任拥有项目否决权,无论哪个业务线报上来的方案,只要不符合核心战略,一句话就能打回。
此举意味着,余承东手中握着华为“战略资源的总开关”。
从内部任命到官网更新:华为AI战略的“攻坚信号”
此次官网头衔更新,本质是华为对“AI作为未来十年核心”的明确宣示。
据内部人士透露,余承东增任IRB主任的核心使命,就是“带领华为打赢AI关键战役”。
当前全球AI赛道已进入“刺刀见红”的阶段:芯片领域有英伟达、AMD等强敌,大模型赛道有阿里、腾讯等玩家,智能汽车战场更是特斯拉、比亚迪等巨头环伺。
华为要在这场战役中突围,光有技术储备不够,更需要精准的资源倾斜与决策效率。
而IRB的作用,正是将华为分散在AI领域的布局“拧成一股绳”,通过机制确保研发预算、人力物力向AI芯片、大模型、智能汽车等关键方向集中,避免“撒胡椒面”式的浪费。
余承东的权责扩展,标志着华为AI战略从“铺摊子”进入“攻山头”的落地阶段。
一身多职的背后:终端经验与AI战略的“绑定”
余承东掌舵终端业务期间,成功将华为手机和鸿蒙生态推向全球一线。
他深谙消费者需求、产品定义与生态构建之道。
如今,AI正从底层技术走向终端应用,与手机、汽车、家居等场景深度融合。
由余承东统管AI战略,意味着华为将把在消费端积累的“爆款”经验,注入到AI技术的研发与商业化进程中。
他不仅要确保技术领先,更要确保AI产品能真正“好用”、“爱用”,最终实现商业成功。
可以预见,随着余承东执掌IRB,华为在AI领域的投入将更加聚焦、高效。一场由顶层战略驱动、资源全力保障的AI攻坚战,已然打响。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