看见中国智造的力量

转自:中华工商时报

走进纳思达,第一眼看到的不是炫目的产品陈列,而是一面挂满专利证书的墙。密密麻麻的证书像是一幅拼图,拼出一个中国企业从无到有、从弱到强的奋斗轨迹。这不仅仅是一家打印企业,更是一个用技术说话、以创新为魂的“中国智造”样本。

在展厅里,纳思达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张剑洲谈起打印机,语气中带着一种近乎执拗的坚定:“很多人觉得打印机就是个办公设备,但我们知道,它是一座技术高山。”在这个看似平凡的行业里,纳思达用了25年时间,从一颗小小的兼容墨盒起步,硬是蹚出了一条贯穿芯片、耗材、整机的全产业链之路。每一步都踩在自主创新的节拍上,每一次跨越都与国家发展同频共振。

最打动我的,是那份“做中国人自己的打印机”的初心。2007年,当全球市场被几大国际品牌垄断时,纳思达毅然决然启动奔图打印机研发。九年磨一剑,投入超20亿元,最多一年亏损3.5亿,却从未退缩。他们不是在造一台机器,而是在打造一台“安全可信”的国之重器。如今,奔图不仅实现了全链路自主可控,更将可信计算3.0、内存清零等安全技术融入产品,在信创市场成为值得信赖的选择。

而让我真正感受到企业未来潜力的,是他们的“第二次长征”——芯片攻坚。从打印耗材芯片全球第一,到向工控、汽车、新能源等高端领域进军,极海微电子的成长速度令人惊叹。2024年营收14亿元,净利润翻倍增长,非打印芯片销量同比增长42%,这些数字背后,是无数工程师在实验室里的日夜坚守。张剑洲说:“我们才走了一小半。”这句话里没有骄傲,只有清醒和远见。

更令人振奋的是其关联公司在3D打印领域的探索。那些陈列在展柜中的心脏、肝脏模型,不再是科幻电影里的场景,而是已经走进全国300多家三甲医院的真实应用。一个收费仅4000多元的器官模型,能帮助医生提前模拟手术,缩短三分之一的手术时间,降低患者风险。科技在这里不再是冷冰冰的代码与材料,而是带着温度的生命守护者。

面对国际市场的风浪,纳思达没有退缩,反而加速出海。非洲、巴西、欧洲市场增速超50%,业务遍及150多个国家和地区。即便遭遇不公打压,他们选择拿起法律武器,坚定维护企业权益。这种底气,来自技术实力,来自全球布局,更来自对中国制造的信心。

在纳思达,看到的是中国企业如何把“不可能”变成“可能”,如何把“跟跑”变成“并跑”,甚至“领跑”。它让我们相信,只要坚持自主创新,深耕核心技术,中国企业完全可以在世界舞台上挺直腰杆、赢得尊重。

这,就是中国智造的力量。